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万历野获编》 卷二十四
○畿辅【煤山梳妆台】今京师厚载门内逼紫禁城,俗所谓煤山者,本名万岁山,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余初未之信,后见宋景濂手跋一画卷,载金台十二景,而万岁山居其一。云鞑靼初兴时,有山忽坟起,说者谓王气所生,金人恶之,乃凿其山,辇其石,聚于苑中,尽夷故地。元灭金都燕,以为瑞徵,乃赐今名,陶宗仪《辍耕录》亦云:然此其说确矣。又有梳妆台,与此山相近,予幼时往游,尚有圮材数…
-
《万历野获编》 续编小引
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藿食者,但能粗忆梗概而已。至于风气之转移,俗尚之改革,又渐与往年稍不同。盖自丙午、丁未间。有《万历野获编》共卅卷,弃置废簏中,且辍笔已十余年而往矣。壮岁已去,记性日颓;诸所见闻,又有出往事外者。胸臆旧贮,遗忘未尽。恐久而并未尽者失之,邃不问新旧,辄随意录写,亦复成帙,绪成前稿,名曰“续编“,仍…
-
《万历野获编》 补遗卷二
○内阁【阁臣事寄】高皇帝自丞相胡惟庸谋逆,革中书省,置四辅官,秩从一品,以代丞相。至洪武十五年,以王大中败事革四辅,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刘仲质为华盖殿,吴伯宗为武英殿,宋讷为文渊阁,吴沉为东阁,俱称大学士。十八年,朱善又为文渊阁,盖太祖朝所拜大学士止此矣。建文朝,以尚书卿寺参国政,方孝孺仅文学博士,亦预政地,无殿阁之名。文皇即位,始以词臣解缙等七人直文渊阁,其后列圣辅臣,以保傅尚书入为殿阁大…
-
《万历野获编》 卷二十七
○释道【释教盛衰】后魏道武帝,用崔浩之言,尽诛缁流,毁梵宇,可谓备极惨毒。而太子不遵其命,多所洪护。至胡太后而其教愈盛,遂冠古今。唐武宗亦用李德裕之谋,沙汰僧尼,犯者立死。未几,嗣位者为宣宗,旋兴复之。盖授受之间,不能尽同如此。我太祖崇奉释教,观宋文宪《蒋山佛会记》以及诸跋,可谓至隆极重。至永乐,而帝师哈立麻“西天佛子“之号而极矣。历朝因之不替。惟成化间,宠方士李孜省、邓常恩等。颇于灵济、显灵诸…
-
《万历野获编》 卷二十五
○评论【评议大礼诸臣】桂、方诸臣,附和大礼,以博官爵,非为势利所逼耶?乃当时世宗圣制一篇,其略云:“今世衰道微,人欲炽盛,彼之附和者,师生兄弟亦有不同,少师杨一清为乔宇之师,一旦被势利之逼,则师之言不从矣。桂华为少保萼之兄,则弟不亲矣;湛若水为尚书方献夫之友,则友而疏矣。势利夺人之速,可为世戒。“杨一清代为桂辨云:“乔宇不听臣言,若水背献夫,诚然。若桂华能持正论,未可尽非。“上曰:“朕叹兄弟殊途…
-
《万历野获编》 卷一
○列朝【告天即位】高皇帝将登宝位,先于前一年之十二月百官劝进时,上御新宫,拜词于天。其略曰:惟我中国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于天下人民土地,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李善长、徐达等为臣之辅,戡定群雄,息民于田野。臣下皆曰:恐民无主,必俗推尊,臣不敢辞。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如臣可为民主,告祭之日,伏望帝祗来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万历野获编》 卷八
○内阁【二相诗词】严分宜自为史官,即引疾归卧数年,读书赋诗,其集名《钤山堂稿》,诗皆清利,作钱刘调,五言尤为长城,盖李长沙流亚,特古乐府不逮之耳。夏贵溪亦能诗,然不甚当行,独长于新声,所著有《白鸥园词稿》,豪迈俊爽,有辛幼安、刘改之风。其谋复河套,作“渔家傲“词,亦其一也。二公故风流宰相,非伏猎弄獐之比,独晚途狂谬取败耳。夏之苏夫人,亦工诗余,更是作家。【宰相谳狱之始】虑囚虽大事,然刑部、大理寺…
-
《万历野获编》 卷十
○词林【翰林权重】内阁辅臣,俱系职词林,至今上任视事仍在翰苑,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人谓词臣偏重为非是,未知太祖时故事也。洪武十四年十月,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春坊会拟平允,然后覆奏论决,是生杀大事,主于词臣矣。至十二月,又命翰林、编修、检讨、典籍、左右春坊、司直、正字等官,考驳诸司奏启以闻,如平允,则序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以进,则唐、宋平章参政之任又兼之矣。十五废四…
-
《万历野获编》 卷十九
○工部【裴侍郎履历】裴琏者,湖广监利县人,洪武间,以太学生授剑州知州,升浙江按察佥事,再改江西,坐累谪兴州,召入为北京道御史,升河南按察副使;又以累谪武清,后荐起为广东道御史。仁宗在东宫素知之,擢春坊中允,改大理评事;又升刑部主事,坐事降易州同知。至洪熙初,以旧宫臣升工部侍郎,改北京行部;又坐事降涪州知州。而子纶,先以永乐十九年登一甲第三名,为翰林编修,当貤封父母。琏乃弃其官,受编修文林郎之封…
-
《万历野获编》 卷二十
○言事【章枫山封事】成化三年十二月,翰林编修章枫山(懋)因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吴节等诸词臣,分作灯词。章约同官庄{曰水}、黄仲昭上疏力谏,宪宗大怒,三臣俱廷杖远贬,当世高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时英宗服制久阕,孝庄孝穆两太后并以天下养,上元胜节,亦宜上觞为寿。且翰林职在词章,宋时欧、苏诸公为学士时,岁时撰进,亦不以此贬望也。此等谏诤,与程伊川谏折柳何异?欲以感动上听,不亦难乎?此…
-
《万历野获编》 卷四
○宫闱【修女戒】洪武元年三月朔,命翰林儒臣修《女戒》,谓学士朱升等曰:“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以骄恣犯分。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卿等为我篡述《女戒》,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子孙知所持守。“上之立法,直追三代。故列圣以来,不第后妃专司阴教,即以英庙及今上冲圣御宇长乐,居尊惟保护皇躬,未曾预闻一政。诒谋远矣,使宋祖以此示戒,则元祐…
-
《万历野获编》 卷七
○内阁【丞相】秦官,以丞相为第一,主国柄。汉因之。唐以尚书令为真相,而左右仆射佐之,皆宰相职也。武后改仆射为文昌左右相,中宗返正复旧名。至玄宗又改两仆射为左右丞相,可谓名位俱正矣。然是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故李适之、张九龄去相位,俱拜左右丞相,罢政事,归本班,则紊甚矣。赵家以仆射为真相,似合唐初之制。至徽宗改为太宰、少宰,最为不经。南渡始复仆射之名,为真相,如初制。迨孝宗复改为左右丞相…
-
《万历野获编》 卷九
○内阁【阁臣进御笔】今上四年六月,江陵张公为首揆,进阁中所藏世宗御笔圣谕六十三道、御制四十四道、圣制票帖七十道,又纂修馆中,得亲批本章,共六十三本,进之于上。时,张公新被御史刘台纠劾,说者谓怒刘入骨,恨其未置极典,因以世宗刑戮言官诸事,导主上威严。虽借口法祖,实快己私也。至十六年三月,阁臣又进阁中旧藏太祖御笔七十六道,以呈御览,时,吴县申公当国,其次为歙县许公、太仓王公,是时朝讲渐稀,内外亦渐否…
-
《万历野获编》 卷十四
○礼部【滁阳王奉祀官】今泗州蠙城之北,为熙祖山陵,设泗州祠祭署。奉祀一员,朱氏世龚。其先为宗婿,遂承国姓。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之北,设皇陵卫,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二员,以刘、汪、赵三姓之后世龚。刘即义惠侯子孙,汪即汪氏老母孙也。泗州祀官,以懿亲当世职不必言。如刘如汪,不过龙潜时故旧,世叨冠裳,国恩厚矣。惟是滁阳王郭子兴长子郭大舍者战没,一女充太祖惠妃,幼子名老舍者,仅与庄田,而不得官,卒后…
-
《万历野获编》 卷二十一
○禁卫【锦衣卫】今锦衣卫常上官,自指挥使以下,俱本卫列衔不待言。若升至都督,则带衔于五军府,俱无足异,惟加都指挥者亦书本卫,意每疑之,外省有都使司方有此官,今京师安所得都司称之?盖外卫官历任升至都司,必云某卫带俸,然军职犯罪,有革任带俸差操之文。其后官金吾者,以“带俸“二字为不祥而去之,遂使在京三品衙门,忽有外任二品之官。于典制则乖,于官守则舛,武人之无识无足责,而邦政大臣,亦视为固然,无一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