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道德经》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道德经》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為而无不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道德经》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道德经》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道德经》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為而成。…
-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道德经》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為无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於其易,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