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作品
-
《后西游记》 第四十回 开经重讲 得解证盟
诗云: 文字休拘儒释玄,但能有补即真诠, 六经不碍于三岁,一书何妨又五千, 游戏现身良有以,荒唐说法少无边; 劝君此际求真解,不证菩提也证仙。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人并龙马五众,自到灵山见了如来,得了真解,便都身体轻松,一霎时驾云而起,大家欢欢喜喜,保护着真解竟往东来。猪一戒见游行无碍,十分快活,笑着说道:“师父,前日在云渡山说要步步实地,怎今日也走到空里来?”小行者道:“贤弟,你已承佛诲,怎还说此呆话?前未成佛,步步实地还虑空虚;今已成佛,游行空中尽皆实地。”猪一戒方醒悟道:“有理,有理!”自此……
-
《后西游记》 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堕邪魔 如来佛欲人得真解
诗曰: 大道何曾有曲斜,奈何走得路儿差。 南波北浪称登岸,东客西宾认到家, 盲棒无声焉有喝,皮囊已烂岂昭光; 若教走透真消息,影影风风何处拿? v 话说孙小圣,受孙大圣指点,不觉妄心忽尽,邪念顿消。但招去铁棒,失了护身之宝,未免慌张。又听得孙大圣临行说,原在你耳中。似信不信,急向耳中摸索。只见一个绣花针端然在内;又恐怕不真,取出来迎风一晃,依旧是?条金箍铁棒。喜得个孙小圣满心松快道:“祖大圣神通广大如此,我佛如来又不知如何微妙?我倚着这条铁棒便打到天宫,真取祸之道也。”又思量道:“祖大圣说,不……
-
《后西游记》 第十九回 唐长老坐困火云楼 小行者大闹五庄观
诗曰: 平平道理没低高,就是灵山也不遥。 既已有人应有鬼,须知无佛便无妖, 死生祸福凭谁造,苦乐悲欢实自招; 若识此中真妙义,求经求解亦徒劳。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师徒四众,自分身解脱而来,一路上无挂无碍,好不快活,又不知不觉行了数千里路,忽又一座高山阻路。唐半偈在马上看见,便问小行者道:“前面怎么又有高山了?”小行者道:“从大唐国到灵山,算起程途来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似这般高山峻岭也不计其数,只好看做平平大道,坦坦而行,方容易得到。我们出门才过不上三、五处,怎么就惊讶起来?”唐半偈道:“不是惊讶……
-
《后西游记》 第二回 旁参无正道 归来得真师
诗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觅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总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却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又曰: 着意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折梅花嗅,春色枝头已十分。 话说小石猴苦缠住通臂仙,要访问老大圣消息,通臂仙见他立意真诚,只得指引他道:“老大圣初时大闹天宫,与后来西方路上降妖伏怪,全仗一条如意金箍棒显威风,逞本事;自从成佛之后,乱不作,妖不生,用他不着,遂留在洞后山上,以为镇山之宝。又留下四句偈子,说道: 道法得力,铁棒再出。 铁棒成……
-
《后西游记》 第一回 花果山心源流后派 水帘洞小圣悟前因
歌曰: 我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静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诗曰: 混沌既分天地立,阴阳递禅成呼吸。 识知未剖大道生,文字忽传鬼神泣。 五行并用多战争,三教同堂有出入。 好求真解解真经,人天大厄一时释。 所闻元会运世,中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其蕴既已悉之前书矣,兹不再赘。若夫乾坤既立,万物既生,则天地之精华,阴阳之灵秀,自养成心源一派,而生人生物于以不穷矣。真是: 未了先天又后天,东……
-
《后西游记》 第三十八回 从肝脾肺肾以求心 历地水火风而证道
诗曰: 佛法甚微妙,人心要善参, 风幡都不着,月指偶相关, 设像无非影,忘言始见端, 胡徐信心易,真实点头难, 退藏虽点点,幻出便般般。 不具庄严相,谁能生喜欢, 不标清净理,岂不堕嗔贪, 忽无还忽有,愿作如是观。 话说唐半偈,在莲化西乡以道法辟正了冥报和尚从东之谬,遂辞别众人,依旧上马西行。行出村口,想着那笑和尚语言灵验,定是一尊佛,还打帐到草庵里来叩问前程,谁知连草庵都不见了,方知是佛师指点,愈加惊喜,大家努力向前。朝山暮水,不知不觉又走了数日程途。唐半偈心无挂碍,在马上观看,见山浮瑞气,……
-
《后西游记》 第三十五回 唐长老清净无挂碍 猪一戒贪嗔有牵缠
语云: 善自善,恶自恶,善恶分途难假托。怎奈人心雕凿深,故令世界多舛错。持斋便认是菩提,诵经便道是活佛,谁知尽是贪嗔痴,种出众生毛与角。须知我佛清净心,色色空空都不着;一念天堂已上登,但思地狱便堕落。纵有灵明大辩才,转念如圜费揣度。我愿真修自证盟,莫向他人觅衣钵。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人,脱离了蜃腹之苦,辞了众百姓,欢欢喜喜又复西行。又行了月余程途,忽远远望见一座高山拦路。唐半偈问道:“徒弟呀,你看前面又见高山拦路,不知是凶是吉,须要仔细。”小行者先已看见,听得师父问他,又细细观望了一回道:“师父……
-
《后西游记》 第二十二回 唐长老逢迂儒绝粮 小行者假韦驮献供
诗曰: 毕竟人心何所从,喜新厌旧乱哄哄, 东天尽道西行好,及到西天又想东, 洪福享完思净土,枯禅坐尽望丰隆; 谁知两处俱无着,色色空空递始终。 话说唐半偈师徒,亏观世音菩萨遣红孩儿领路,脱离鬼国,一时迷而得悟,依旧并胆同心,欢欢喜喜,往西前进,喜得一路平安,又行了二、三千里。忽到一个乡村,唐长老对着小行者道:“徒弟呀!行了半日,腹中觉有些空虚。此处象是一个乡村,你看有好善人家去化些斋来充饥,方可前行。”小行者道:“西方路上家家好善,要化斋不打紧。师父请在这村口树下略坐一坐,等我去化。若遇着个大……
-
《后西游记》 第二十六回 归并一心 扫除十恶
诗曰: 提到人情总大差,尽皆厌臭把香夸; 谁知百亩田中粪,力胜三春园里花。 又云: 薰香固是老天生,莸草何非地长成? 若是人心偏爱恶,断然天地有私情。 话说小行者,用猎户之计惊退一群麝妖,扶唐长老上马西行。唐长老满心欢喜道:“你怎知他怕猎户?”小行者就将去窃听,是他自说出做圈套图赖猪一戒,并温柔国王要遣猎户捉拿脐香之事说了一遍。猪一戒道:“阿弥陀佛!这会儿方才明白,我猪一戒是个坐怀不乱的高僧。”大家说说笑笑,又行了无数程途。唐长老在马上忽闻得一阵臭气劈面冲来,忙用袖就鼻头掩住道:“徒弟呀,是哪……
-
《后西游记》 第三十六回 莲化村思食得食 从东寺避魔逢魔
语云: 佛佛佛,非异物,原是人心人性出, 弗同人处是慈悲,人弗同他因汩没; 灵根慧性虽本来,清净无为实道法, 大千世界只此中,莫认灵山在西域; 自成自度须自修,莫望慈航与宝筏, 嫡亲骨肉本分明,一体看承休鹘突; 若教走得路儿差,差之毫厘千里失。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众,过了挂碍关,又复西行,一路上虽也有高山大水,只觉山光秀媚,水色澄清,全无险恶之气,师徒们欢心乐意而行。忽一日,行到一个地方,唐半偈在马上远远望见前面有人家,叫一声:“徒弟呀,行了许多路,腹中觉得有些饥了,前面有善信人家,须去化一顿饱……
-
《后西游记》 第三十七回 笑和尚传咒却邪 恶阎罗授方超生
诗曰: 大道虽天定,人心实主持。 道家修性命,佛氏重慈悲, 儒者立名教,敦崇伦与彝, 各说各有理,各行各相宜, 虽亦各有短,短苦不自知; 若云不是道,千古已如斯, 若云都是道,大道何多歧。 乃知道一天,人心如四时, 人心与天道,须臾不可离。 话说两个侍者领了冥报和尚之命,忙忙走出西村来寻请大唐僧人不题。却说唐半偈下了马,与小行者立在西村口等待沙弥去寻猪一戒,原说是走去便来,不道等了一两个时辰,不但猪一戒不来,连沙弥也无踪影,心下着急,便对小行者道:“沙弥去了许久,为何不来? 定有缘故。”小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