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公元前145(也有说是公元前135年)生于一个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
司马迁幼年好学,师从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长城南北、长江两岸,所到之处考察民情风俗,采集典故传说。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由于他广闻博识、学厚才丰,三十岁时即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使他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图书及各种档案史料,为以后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参与改革历法、制定著名的《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这是是我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任太史令后,司马迁想完成其父编写一部史书的遗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这时,正是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的后期。一次,汉军将领李陵率作为牵制的五千步军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包围。在矢尽粮绝,兵士伤亡大部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杀敌众多,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还是效忠汉朝的。就就替李陵辩解,结果得罪盛怒中的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种奇耻大辱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未完成的史书,就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决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三年囚禁,司马迁终于被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忍辱含垢,决心以残烛之年发愤著书,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五年的埋首著述,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4年)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成后不久,司马迁去世。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记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获罪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史记》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①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②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③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④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注①正义尺证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谯周曰:“老童即卷章。” 索隐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为木正,黎为火正。案:左氏传少昊氏之子曰重,颛顼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为一人,仍是颛顼之子孙者,刘氏……
-
《史记》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2003-3-5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①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②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注①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 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注②正义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2003-3-7 丞相公孙弘者,齐?川国薛县人也,①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注①索隐案:薛县属鲁国,汉置?川国,后割入齐也。正义表云?川国,文帝分齐置,都剧。括地志云:“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薛城在徐州滕县界。地理志云薛县属鲁国。”按:薛与剧隔兖州及太山,未详。公孙弘墓又在青州北鲁县西二十里也。 建元元年,天子初□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
-
《史记》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2003-3-7 曹沫者,鲁人也,①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②犹复以为将。 注①索隐沫音亡葛反。左传、谷梁并作“曹刿”,然则沫宜音刿,沫刿声相近而字异耳。此作“曹沫”,事约公羊为说,然彼无其名,直云“曹子”而已。且左传鲁庄十年,战于长勺,用曹刿谋败齐,而无劫桓公之事。十三年盟于柯,公羊始论曹子。谷梁此年惟云“曹刿之盟,信齐侯也”,又记不具行事之时。 注②索隐左传“齐人灭遂”,杜预云“遂国在济北蛇丘县东北也”。正义故城在兖州龚丘县西北七十……
-
《史记》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2003-3-7 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孔子曰:“六?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注①正义言六?之文虽异,礼节乐和,导民立政,天下平定,其归一揆。至于谈言微中,亦以解其纷乱,故治一也。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
《史记》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高祖,①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②字季。③父曰太公,④母曰刘媪。⑤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⑥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邦。”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注②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言“姓刘氏”者是。 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
-
《史记》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余者悉是?注解,并集?家义。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正义郑玄注中候?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
-
《史记》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①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③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④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⑤蒙骜、王?、⑥?公等为将军。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注①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
-
《史记》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2003-3-7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①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②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③司马氏世典周史。④惠襄之闲,司马氏去周适晋。⑤晋中军随会奔秦,⑥而司马氏入少梁。⑦ 注①索隐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张晏云“南方,阳也。火,水配也。水为阴,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职”。臣瓒以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扬雄?谯周并以为然。案:国语“黎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
-
《史记》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2003-3-7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②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④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注①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 注②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
《史记》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2003-3-7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①年少时,为郡小吏,②见吏舍厕中鼠食不?,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注①索隐地理志汝南上蔡县,云“古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至十八代平侯徙新蔡”。二蔡皆属汝南。后二代至昭侯,徙下蔡,属沛,六国时为楚地,故曰楚上蔡。 注②索隐乡小史。刘氏云“掌乡文书”。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
-
《史记》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2003-3-7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①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② 注①索隐案:地理志观津县属信都。以言其累叶在观津,故云“父世”也。 正义观津城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五里。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也。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窦婴引卮酒进上,曰: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
-
《史记》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2003-3-7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②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③南昌亭长④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注①正义楚州淮阴县也。 注②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注③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 注④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注⑤集解张晏曰:“未起而?蓐中食。” 信钓于城下,①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
《史记》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2003-3-7 索隐按:胜立数月而死,无后,亦称“系家”者,以其所遣王侯将相竟灭秦,以其首事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①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②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 注①索隐韦昭云属颍川,地理志云属汝南。不同者,按郡县之名随代分割。 盖阳城旧属汝南,*(史迁云)*今为汝阴,后又分隶颍川,韦昭据以为说,故其不同。他皆放此。正义即河南阳城县也。 注②索隐夏音贾……
-
《史记》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2003-3-7 平阳侯①曹参者,沛人也。②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注①正义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 注②集解张华曰:“曹参字敬伯。”索隐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又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正义按:沛,今徐州县也。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①将击胡陵?方与,②攻秦监公军,③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④丰反为魏,⑤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⑥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⑦祁善置。⑧又攻下邑以西,至虞,⑨击章邯车骑。 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