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公元前145(也有说是公元前135年)生于一个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
司马迁幼年好学,师从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长城南北、长江两岸,所到之处考察民情风俗,采集典故传说。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由于他广闻博识、学厚才丰,三十岁时即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使他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图书及各种档案史料,为以后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参与改革历法、制定著名的《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这是是我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任太史令后,司马迁想完成其父编写一部史书的遗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这时,正是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的后期。一次,汉军将领李陵率作为牵制的五千步军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包围。在矢尽粮绝,兵士伤亡大部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杀敌众多,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还是效忠汉朝的。就就替李陵辩解,结果得罪盛怒中的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种奇耻大辱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未完成的史书,就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决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三年囚禁,司马迁终于被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忍辱含垢,决心以残烛之年发愤著书,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五年的埋首著述,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4年)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成后不久,司马迁去世。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记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获罪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2003-3-7 南越王①尉佗者,②真定人也,③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④置桂林?⑤南海?象郡,⑥以谪⑦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⑧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⑨至二世时,南海尉⑩任嚣⑾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⑿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
-
《史记》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2003-3-7 白起者,?人也。①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③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④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⑤河。⑥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⑦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⑧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⑨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⑩遂东至竟陵。⑾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
-
《史记》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2003-3-7 舞阳侯①樊哙②者,沛人也。③以屠狗为事,④与高祖俱隐。 注①正义舞阳在许州叶县东十里。 注②正义音快,又吉外反。 注③正义沛,徐州县。 注④正义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①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②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③与司马?④战砀东,⑤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⑥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⑦复常从,从攻城阳,⑧先登。 下户牖,⑨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
-
《史记》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2003-3-7 老子者,①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姓李氏,③名耳,字?,④周守藏室之史也。⑤ 注①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2003-3-7 正义姚承云:“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古文,宣明旧艺,咸劝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③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④ 注①……
-
《史记》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吕太后者,①高祖微时妃也,②生孝惠帝?③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④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⑤太子者数矣,赖大臣⑥争之,及留侯策,⑦太子得毋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父吕公,汉元年为临泗侯,四年卒,高后元年追谥曰吕宣王。”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索隐讳雉,字娥?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讳盈。” 注④集解如淳曰……
-
《史记》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及文公?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
-
《史记》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2003-3-7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①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② 注①索隐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后,己姓也。谯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此下云“秦弟代,代弟厉”也。正义战国策云:“苏秦,雒阳乘轩里人也。”艺文志云苏子三十一篇,在纵横流。敬王以子朝之乱从王城东迁雒阳故城,乃号东周,以王城为西周。注②集解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案: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从横家”。索隐按: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
-
《史记》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2003-3-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③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注①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 注②正义盖今*(在)*左右拾遗之类。 注③集解史记音隐曰:“音闲”。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①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②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
《史记》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2003-3-7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君。①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②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③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
-
《史记》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2003-3-5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①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注①正义中音仲。 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①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②与桃林③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④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⑤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⑥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⑦由此为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或云皋狼地名,在西河。”索隐按:如此说,是名孟增……
-
《史记》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2003-3-5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①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②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注①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 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 注②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①为大夫。卜偃曰:②“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
-
《史记》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2003-3-7 留侯①张良者,②其先韩人也。③大父开地,④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⑤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⑥ 注①索隐韦昭云“留,今属彭城”。按:良求封留,以始见高祖于留故也。正义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 注②索隐汉书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谧并以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贼急,乃改姓名。而韩先有张去疾乃张谴,恐非……
-
《史记》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2003-3-7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傥之画策,①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注①索隐按:广雅云“?傥,卓异也”。正义?,天历反。鲁仲连子云:“齐辩士田巴,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年十二,号‘千里驹’,往请田巴曰: ‘臣闻堂上不奋,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田巴曰:‘谨闻命……
-
《史记》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2003-3-7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于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①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②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③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④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⑤生而首上圩顶,⑥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陬音驺。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