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公元前145(也有说是公元前135年)生于一个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
司马迁幼年好学,师从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长城南北、长江两岸,所到之处考察民情风俗,采集典故传说。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由于他广闻博识、学厚才丰,三十岁时即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使他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图书及各种档案史料,为以后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参与改革历法、制定著名的《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这是是我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任太史令后,司马迁想完成其父编写一部史书的遗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这时,正是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的后期。一次,汉军将领李陵率作为牵制的五千步军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包围。在矢尽粮绝,兵士伤亡大部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杀敌众多,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还是效忠汉朝的。就就替李陵辩解,结果得罪盛怒中的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种奇耻大辱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未完成的史书,就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决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三年囚禁,司马迁终于被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忍辱含垢,决心以残烛之年发愤著书,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五年的埋首著述,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4年)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成后不久,司马迁去世。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记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获罪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史记》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2003-3-7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①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②秦人号曰“智囊”。 注①索隐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故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阴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 注②索隐滑音骨。稽音鸡。邹诞解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正义滑读为?,水流自出。稽,计也。言其 智计宣吐如泉,流出无尽,故杨……
-
《史记》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2003-3-7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①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伯牛,仲弓。政事:?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③参也鲁,④柴也愚,⑤由也?,⑥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⑦ 注①索隐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 注②索隐论语一曰德行,二曰言语,三曰政事,四曰文学。今此文政事在言语上,是其记有异也。 注③集解马融曰:“子张才过人,失于邪辟文过。”正义音癖。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鲁,钝也。曾子迟钝。” 注⑤集解何晏曰……
-
《史记》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
-
《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2003-3-7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注①索隐按:阳晋,?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也。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史记》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2003-3-7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①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无信陵,或是乡邑名也。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①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②复博如故。……
-
《史记》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2003-3-7 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①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②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③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④读书怀独行君子⑤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⑥褐衣疏食不厌。⑦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⑧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
-
《史记》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2003-3-7 索隐按:序传孟尝君第十四,而此传为第十五,盖后人差降之矣。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 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①受业子思之门人。②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
-
《史记》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2003-3-7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①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②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③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④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 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注①正义成纪,秦州县。 注②索隐案:小颜云“世受射法”。 注③索隐案:如淳云“非医、巫、商贾、百工也”。 注④索隐案:谓为郎而补武骑常侍。 及孝景初立,广为……
-
《史记》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2003-3-7 商君者,①?之诸庶?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②为中庶子。③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④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⑤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
-
《史记》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2003-3-7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①后徙睢阳。②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③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④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汝颍之闲也。”索隐按:徐广云“在汝颍之闲”。汉书地理志县名,属陈留。正义括地志云:“成安故城在汝州梁县东二十三里。”地理志云成安属颍川郡。陈留郡又有成安县,亦属梁,未知孰是也。 注②正义今宋州宋城。 注③索隐案:安国学韩子及杂家说于驺县田生之所。 注④……
-
《史记》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2003-3-7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①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嗳核耳。②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阳武属魏地。户牖,今为东昏县,属陈留。”索隐徐广云“阳武属魏”,而地理志属河南郡,盖后阳武分属梁国耳。徐又云“户牖,今为东昏县,属陈留”,与汉书地理志同。按:是秦时户牖乡属阳武,至汉以户牖为东昏县,隶陈留郡也。正义陈留风俗……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2003-3-7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 “殖,生也。生资货财利。”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①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②则几无行矣。 注①正义音亡。 注②索隐挽音晚,古字通用。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 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2003-3-7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①故其亲名之曰犬子。②相如既学,③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④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⑤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注①索隐吕氏春秋剑伎云“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魏文典论云“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是也。 注②索隐孟康云:“爱而字之也。” 注③索隐案:秦密云“文翁……
-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