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公元前145(也有说是公元前135年)生于一个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
司马迁幼年好学,师从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长城南北、长江两岸,所到之处考察民情风俗,采集典故传说。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由于他广闻博识、学厚才丰,三十岁时即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使他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图书及各种档案史料,为以后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参与改革历法、制定著名的《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这是是我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任太史令后,司马迁想完成其父编写一部史书的遗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这时,正是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的后期。一次,汉军将领李陵率作为牵制的五千步军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包围。在矢尽粮绝,兵士伤亡大部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杀敌众多,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还是效忠汉朝的。就就替李陵辩解,结果得罪盛怒中的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种奇耻大辱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未完成的史书,就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决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三年囚禁,司马迁终于被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忍辱含垢,决心以残烛之年发愤著书,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五年的埋首著述,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4年)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成后不久,司马迁去世。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记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获罪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史记》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班氏谓之志,志,记也。 正义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五经六籍,咸谓之书。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①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岂人力也哉?②余至大行礼官,③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注①索隐音羊。洋洋,美盛貌。邹诞生音翔。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役使?品,顺四时而动,咸有成功,岂……
-
《史记》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2003-3-5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①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②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③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闲,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④曰:“王 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⑤虢、郐之君贪而好利,⑥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
-
《史记》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管叔鲜?①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②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③次曰霍叔处,④次曰康叔封,⑤次曰?季载。⑥?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⑦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⑧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注①正义音仙。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国城也,是叔鲜所封国也。”注②正义国语云:“□?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后,太姒之家。太姒,文王之妃,武王之……
-
《史记》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2003-3-7 荆王刘贾者,①诸刘,不知其何属②初起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 定塞地,③从东击项籍。 注①正义年表云都吴也。 注②集解汉书贾,高帝从父兄。索隐按:注引汉书,云贾,高祖从父兄,则班固或 别有所见也。 注③索隐贾将兵定塞地,塞即桃林之塞。 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 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①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 兵击刘贾,贾辄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黎阳,一名白马津,……
-
《史记》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索隐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今案: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
-
《史记》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003-3-5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①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②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③度九山。④然河?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⑤南到华阴,⑥东下砥柱,⑦及孟津?⑧雒?,至于大邳。⑨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⑩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二渠以引其河。[一一]北载之高地,过降水,⑿至于大陆,⒀播为九河,⒁同为逆河,入于勃海⒂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注①索隐抑音忆。抑者,遏也。洪水滔天,故禹……
-
《史记》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
-
《史记》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2003-3-7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①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②常为人吹箫给丧事,③材官引强。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卷县在荥阳。”索隐韦昭云属河南,地理志亦然。然则后置荥阳郡,而卷隶焉。音丘玄反,字林音丘权反。正义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释例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也。” 注②集解苏林曰:“薄,一名曲。月令曰‘具曲植’。”索隐谓勃本以织蚕薄为生业也。韦昭云“北方谓薄为曲”。许慎注淮南云“曲,苇薄也”。郭璞注方言云“植,悬曲柱也”。音直吏反。 注③集解如淳曰:“以乐丧……
-
《史记》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2003-3-7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①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②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③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④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闲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注①索隐韦昭堵音赭,又音如字,地名,属南阳。正义应劭曰:“哀帝改为顺阳,水东南入蔡。”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 及苏秦传云‘……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2003-3-7 集解墨子曰:“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我谓先生不可以北。’”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史记也。索隐案: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① 注①索隐案: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后,其卜官更兴盛……
-
《史记》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孝景皇帝者,①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①男子二十而得傅。②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③广川?长沙王皆之国。④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⑤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2003-3-7 大将军?青者,平阳人也。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媪通,②生青。青同母兄?长子,而姊?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为?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媪。媪长女?孺,④次女少儿,次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⑤皆冒?氏。 注①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 注②索隐?,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后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而小颜云“……
-
《史记》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2003-3-7 西南夷君长①以什数,②夜郎最大;③其西靡莫④之属⑤以什数,滇最大;⑥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结,⑦耕田,有邑聚。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⑧北至?榆,⑨名为?、昆明,⑩皆编发,随畜迁徙,⑾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都⑿最大;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最大。⒀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⒁皆氐类也。 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注①正义在蜀之南。 注②索隐刘氏音所具反。邹氏音所主反。 注③索隐荀悦云:“……
-
《史记》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2003-3-7 吕不韦者,阳翟①大贾②人也。往来贩贱卖贵,③家累千金。 注①索隐音狄,俗又音宅。地理志县名,属颍川。按:战国策以不韦为濮阳人,又记其事?亦多,与此传不同。班固虽云太史公采战国策,然为此传当别有所闻见,故不 全依彼说。或者刘向定战国策时,以己异闻改彼书,遂令不与史记合也。正义阳翟,今河南府县。 注②索隐音古。郑玄注周礼云“行曰商,处曰贾”。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本云‘阳翟大贾也,往来贱买贵卖’也。”索隐王劭卖音作育。案:育卖义同,今依义。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