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宋史》 志·卷四十九
◎河渠六○东南诸水上开宝间,议征江南。诏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和州丁夫及乡兵凡数万人,凿横江渠于历阳,令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运,而军用无阙。八年,知琼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灵塘,开修渠堰,溉水田三百余顷,居民赖之。"初,楚州北山阳湾尤迅急,多有沈溺之患。雍熙中,转运使刘蟠议开沙河,以避淮水之险,未克而受代。乔维岳继之,开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十里,舟行便之。天禧元年,知升州丁谓言:"城北有…
-
《宋史》 志·卷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北郊祈谷五方帝感生帝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太平兴国以后,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祇。皇祐初,礼官言:"皇地祇坛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成高四尺五寸,下成高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广三尺五寸,卑陋不应典礼。请如唐制增广之。"五年,诸坛皆改。嘉祐配位七十一…
-
《宋史》 志·卷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朝日夕月九宫贵神高禖大火寿星灵星风伯雨师司寒蜡七祀马祖酺神朝日,夕月。庆历,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天禧初,太常礼院以监察御史王博文言,详定:"准礼,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国语》:'太采朝日,少采夕月。'又曰:'春朝朝日,秋夕夕月。'唐柳宗元论云:'夕之名者,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按礼,秋分夕月。盖其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
-
《宋史》 志·卷六十
◎礼十(吉礼十)○禘祫宗庙之礼。每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则上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唯亲郊、封祀。又有朝享、告谢及新主祔谒,皆大祀也。二荐,则行一献礼。其祔祭,春祀司命及户,夏祀灶,季夏祀中霤,秋祀门及厉,冬祀行,惟腊享、禘祫则遍祀焉。禘祫之礼。真宗咸平二年八月,太常礼院言:"今年冬祭画日,以十月六日荐享太庙。按《礼》,三年一祫,以孟冬。又《疑义》云:三年丧毕,遭…
-
《宋史》 志·卷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外国丧礼及入吊仪诸臣丧葬等仪凡外国丧,告哀使至,有司择日设次于内东门之北隅,命官摄太常卿及博士赞礼。俟太常卿奏请,即向其国而哭之,五举音而止。皇帝未释素服,人使朝见,不宣班,不舞蹈,不谢面天颜,引当殿,喝"拜",两拜,奏圣躬万福。又喝"拜",两拜,随拜万岁。或增赐茶药及传宣抚问,即出班致词,讫,归位。又喝"拜",两拜,随拜万岁。喝"祗候",退。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北朝皇太后…
-
《宋史》 志·卷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三师三公宰执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昔武王克商,史臣纪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后世曰爵,曰官,曰职,分而任之,其原盖始乎此。然周初之制,已不可考。周公作六典,自天官冢宰而下,小大高下,各帅其属以任其事,未闻建官而不任以事,位事而不命以官者;至于列爵分土,此封建诸侯之制也,亦未闻以爵以土,如后世虚称以备恩数者也。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官制沿革不常,不可殚举…
-
《宋史》 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六苗锐《新删定广圣历》二卷僧一行《开元大衍历议》十三卷启玄子《天元玉册》十卷甄鸾《五曹算术》二卷《海岛算术》一卷赵君卿《周髀算经》二卷张丘建《算经》三卷夏侯阳《算经》三卷王孝通《缉古算经》一卷谢察微《算经》三卷李籍《九章算经音义》一卷又《周髀算经音义》一卷李绍谷《求一指蒙算术玄要》一卷郭献之《唐宝应五纪历》三卷徐承嗣《唐建中贞元历》三卷边冈《唐景福崇玄历》十三卷《大唐长历》一卷马重绩《晋天…
-
《宋史》 列传·卷二十九
颜衎剧可久赵逢苏晓高防冯瓒边珝王明许仲宣杨克让段思恭侯陟李符魏丕董枢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自言兖国公四十五世孙。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再调临济令。临济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笃。衎至,即焚其庙。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习,武臣之廉慎者,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
-
《宋史》 列传·卷一百二十
张浚(子枃)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宰相九龄弟九皋之后。父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浚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张邦昌僣立,逃入太学中。闻高宗即位,驰赴南京,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驾幸东南,后军统制韩世忠所部逼逐谏臣坠水死,浚奏夺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时乘舆在扬州,浚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
-
《宋史》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尤袤谢谔颜师鲁袁枢李椿刘仪凤张孝祥尤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蒋偕、施坰呼为奇童。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寻冠南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藁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请台阃奏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颓毁甚,袤即修筑。已而金渝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旧治,吏民罗拜曰:"此吾父母也。"为…
-
《宋史》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忠义八○高永年鞠嗣复(宋旅丁仲修项德附)孙昭远曾孝序赵伯振王士言(祝公明附)薛庆孙晖(李靓杨照丁元附)宋昌祚李政姜绶刘宣屈坚(王琦韦永寿附)郑覃姚兴张玘陈亨祖王拱刘泰孙逢(李熙靖赵俊附)姚邦基刘化源胡唐老王俦(朱嗣孟附)刘晏郑振孟彦卿高谈连万夫(谢皋附)王大寿薛良显唐敏求王师道高永年,河东蕃官也。为麟州都巡检。王赡取青唐,永年总蕃兵为先锋。赡入邈川,而宗哥叛,永年以千骑直抵其城,开省章峡路,击…
-
《宋史》 列传·卷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窦神宝王仁睿王继恩李神福(弟神祐)刘承规阎承翰秦翰周怀政张崇贵张继能卫绍钦石知颙(孙全彬)邓守恩宋世待宦者甚严。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又诏臣僚家毋私蓄阉人,民间有阉童孺为货鬻者论死。去唐未远,有所惩也。厥后,太宗却宰相之请,不授王继恩宣徽;真宗欲以刘承规为节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中更主幼母后听政者凡三朝,在于前代,岂非宦者用事之秋乎!祖宗之法严,宰相之…
-
《宋史》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外国三○高丽高丽,本曰高句骊。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扶余之别种,以平壤城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亦屡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勣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以建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晋天福中,复来朝贡…
-
《宋史》 列传·卷二百五十
◎外国七○流求国定安国渤海国日本国党项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烟火相望。其国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植棘为藩,以刀槊弓矢剑铍为兵器,视月盈亏以纪时。无他奇货,商贾不通,厥土沃壤,无赋敛,有事则均税。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淳熙间,国之酋豪尝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沃、围头等村,肆行杀掠。喜铁器及匙箸,人闭户则免,但刓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箸则頫拾之,见铁骑则争剚其甲,骈首就戮而不知…
-
《辽史》 本纪·卷七
脱脱 等穆宗下十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奉安神纛。戊戌,汉以宋将来袭,驰告。二月壬子,诏西南面招讨使挞烈进兵援汉。癸亥,如潢河。戊辰,支解鹿人没答、海里等七人于野,封土识其地。己巳,如老林东泺。壬申,汉以败宋兵石州来告。夏四月丁巳,汉以击退宋军,遣使来谢。是月,黄龙府甘露降。五月,射舐碱鹿于白鹰山,至于浃旬。六月丙午朔,猎于玉山,竟月忘返。秋七月壬辰,以酒脯祀黑山。八月乙巳,如硙子岭,呼鹿射之。获鹿四,赐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