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 《孙子兵法》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

  • 《孙子兵法》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

  • 《孙子兵法》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

  • 《孙子兵法》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 《孙子兵法》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孙子兵法》 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

  • 《孙子兵法》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

  • 《焦氏易林》 序

    大凡變化象數,莫逃乎易。惟人之情偽,最為難知。筮者尚占,憂者與處。贛明且哲,乃留其術。俞巖耕東鄙,目前困蒙,客有枉駕蓬廬,以焦辭數軸出示。俞嘗讀班史列傳及歷代名臣譜系,諸家雜書之文,盛稱自夫子授易於商瞿,僅餘十輩。延壽經傳於孟喜,固是同時。當西漢元成之間,凌夷厥政。先生或出或處,輒以易道上干梁王,遂為郡察舉,詔補小黃令。而邑中隱伏之事,皆預知其情,得以寵異蒙遷秩,亦卒於官。次所著《大易通變》,其…

  • 《焦氏易林》 乾之第一

    ䷀【乾】道陟多阪,胡言連蹇,譯瘠且聾,莫使道通,請謁不行,求事無功。䷁【坤】招殃來螫,害我邦國。病傷手足,不得安息。䷂【屯】陽孤亢極,多所恨惑。車傾蓋亡,身常憂惶,乃得其願,雌雄相從。䷃【蒙】鴶鵴鳲鳩,專一無尤,君子是則,長受嘉福。䷄【需】目瞤足動。喜如其願,舉家蒙寵。䷅【訟】龍馬上山,絕無水泉,喉焦唇乾,舌不能言。䷆【師】倉盈庚億,宜種黍稷,年豐歲熟,民人安息。(一作:國家富有,人民蕃息。與比…

  • 《焦氏易林》 坤之第二

    ䷁【坤】不風不雨,白日皎皎,宜出驅馳,通利大道。䷀【乾】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盛。䷂【屯】蒼龍單獨,與石相觸,摧折兩角,室家不足。䷃【蒙】城上有烏,自名破家,招呼酖毒,為國災患。䷄【需】霜降閉戶,蟄虫隱處,不見日月,與死為伍。(小畜之解)䷅【訟】天之德室,溫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惡不起。䷆【師】皇陛九重,絕不可登,謂天蓋高,未見王公。䷇【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飛上喬木,鼓其羽翼,輝

  • 《焦氏易林》 謙之第十五

    ䷎【謙】王喬無病,狗頭不痛。亡跛失履,乏我徒從。䷀【乾】嗛囁噱嚶,昧冥相持。多言少實,語無成事。䷁【坤】北辰紫宮,衣冠立中。含和達德,常受大福。鉛刀攻玉,堅不可得。䷂【屯】東壁餘光,數暗不明。王母嫉妒,亂我事業。䷃【蒙】下背其上,資明其讓。子嬰兩頭,陳破其壚。䷄【需】鳳生會稽,稍巨能飛。翱翔桂林,為眾鳥雄。䷅【訟】鑿井求玉,非和氏寶。名困身辱,勞無所得。(一作師卦)䷆【師】邦傑載復,送至東萊。百

  • 《焦氏易林》 隨之第十七

    ䷐【隨】鳥鳴東西,迎其群侶。似有所屬,不得自專。空返獨還。䷀【乾】鼻目易處,不知香臭。君迷於事,失其寵位。䷁【坤】唐虞相輔,鳥獸喜舞。安康無事,國家富有。䷂【屯】左輔右弼,金玉滿匱。常盈不亡,富如敖倉。(師之歸妹,蒙之坤)䷃【蒙】東龍見獨,與石相觸,摧折兩角。䷄【需】釣日厭部,善逐人走。來嫁無夫,不安其廬。䷅【訟】逐兔驅狼,避去不祥。凶惡北行,與善相逢。䷆【師】齎貝贖狸,不聽我辭。繫於虎鬚,牽不

  • 《焦氏易林》 豫之第十六

    ䷏【豫】冰將泮散,鳴雁雍雍。丁男長女,可以會同,生育賢人。䷀【乾】龍馬上山,絕無水泉。喉焦唇乾,口不能言。䷁【坤】蔡侯朝楚,留連江濱。踰時歷月,思其后君。䷂【屯】文厄羑里,湯囚夏臺。仁聖不害,數困何憂。免於縲絏,為世明侯。䷃【蒙】典冊法書,藏在蘭臺。雖遭亂潰,獨不遇災。䷄【需】氈裘羶國,文禮不飭。跨馬控弦,伐我都邑。䷅【訟】星隕如雨,力弱無輔。強陰制陽,不得安土。䷆【師】蝗囓我稻,驅不我去。實穗

  • 《焦氏易林》 蠱之第十八

    ䷑【蠱】紡生江淮,一轉為百。周流四浸,無有難惡。(紡當作魴)䷀【乾】首釋與目,載受福慶。我有好爵,與喜相迎。䷁【坤】軥軥轠轠,歲暮編敝。寵名棄捐,君襄在位。䷂【屯】折箬蔽日,屏遮王目。司馬無良,平子沒傷。䷃【蒙】家在海隅,繞旋深流。王孫單行,無妄以趨。固陰沍寒,常冰不溫。凌人惰怠,大雹為害。䷄【需】執義秉德,不危不殆。延頸盤桓,安其室垣。屯耗未得,終無大恤。䷅【訟】長舌亂國,大斧破車。陰陽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