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棠阴比事》 王珣辨印

    少师王珣知昭州日,有诬告伪为州印文书。狱久不决,吏以印文不类,珣索景德旧牍,视其印文,则无少异。诬者乃伏。盖其文书乃景德时者。

  • 《棠阴比事》 方偕主名

    方偕大卿为御史台推直官日,澧州逃卒与富民有仇,诬以岁杀人十二,祭磨驼神。狱久不决,诏偕就鞫之。偕命告人疏所杀主名,寻访考验,尚多无恙,其事遂白。

  • 《棠阴比事》 孙甫舂粟

    待制孙甫为华州推官日,州仓粟恶吏当追陪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甫,甫乃令取斗米舂之,可弃者十才一二。又试之,亦然。吏遂得弛系所陪钱,才数十万而已。纮因荐甫迁职。

  • 《棠阴比事》 商原诈服

    晋商仲堪为荆州牧,有桂阳人王钦生,二亲久没,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拟依律弃市。商曰:原律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固当弃市。今钦生父母已殁,特诞妄耳。遂免死。

  • 《棠阴比事》 季珪鸡豆

    傅季珪为山阴令,有争鸡者,季珪问:鸡早何食?一云豆,一云粟。杀鸡破嗉,有豆焉。遂罚言粟者。

  • 《棠阴比事》 柳设榜牒

    周柳庆:有胡家被劫,莫知贼所,邻人被囚者众,庆谓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贴官门,曰:吾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恐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出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获党与甚众。

  • 《棠阴比事》 袁滋铸金

    唐李汧公镇凤翔,属邑有编氓耕田,得马蹄金一瓮,送于县。将送于州邑,宰恐公藏失守,贮于私库。信宿视之,乃土块也。以状闻于府,议者佥疑换之,遂遣掾案其事,宰莫能明,即以易金诬服。穷其所藏,或云粪土,或云水中。汧公甚怒,而公宴语其事时,袁相国滋在幕中,独俯首无语。汧公诘之,滋曰:某甚疑此事有枉。汧公乃俾移其狱于郡,命袁治之。袁令阅瓮间,得土二百五十余块,遂于列肆,索金镕成土块状,始及其半,已有三百斤…

  • 《棠阴比事》 田滋得稿

    此事虽不可为常法,然可见田公之用心也。主刑者恒存此心,庶几公平也夫田滋为浙西廉访使,有县尹张或者,被诬以赃。狱成,滋审之,但俯首泣而不语。滋以为疑,明日斋沐诣城隍祠,祷曰:张或坐事有冤,伏愿神明其诬。守庙道士进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状到祠焚祷,火未尽而去之。烬中得其遗稿,今藏于壁间,岂其人耶?视之果然。明日诣宪司诘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状示之,皆惊伏罪。张或得释。

  • 《百家姓》 “狄”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狄」源出 ; 一﹕以国为氏. 据《广韶》载, 周文王之舅父为孝伯, 又称为考伯, 本为姜姓参卢氏. 成王;分封孝伯于狄国.(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 一说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二﹕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 高车族有一部为狄氏. 载, 唐昭宗时曾俘获契丹人惕隐, 赐其姓名为狄怀忠, 其后亦为狄氏. 家族名人 狄仁杰 字怀英。唐朝太原人。为武则天时名相。力劝武则天力唐嗣。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 狄青 字汉臣。宋朝人。善骑射。为延州指使,勇而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

  • 《百家姓》 “计”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计」源出 ; 以地名为氏. 周文王分封少吴之后于莒国, 建都于计斤, 即为《左传》中所说的「介根」. 其后以「计」为氏。 家族名人 计然 春秋时人辛研,字文子,葵丘濮上人,生卒年不详。因精通计算,故称为计然。尝仕越,陈察好尚、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十策,越用其五策而争霸中原。范蠡师之,殖产至巨万。 地望分布 陜西西安市,山东临淄郡。…

  • 《百家姓》 “项”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项」源出; 一:出自芈姓。一说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春秋时, 楚国公子燕, 被封于项国(在今河南省项城), 公元前647年灭亡。《左传》谓项国被鲁僖公所灭, 《公羊传》,《谷梁传》则云被齐恒公所灭。子孙以原国为氏。楚霸王项羽就是项国贵族之后。 家族名人 项羽 地望分布 河北省乐亭,辽宁省大凌河…

  • 《百家姓》 “贾”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贾」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姓苑》所载,周康王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国,称为贾伯,为附庸小国。后来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代以原国名「贾」为氏。 二:以邑名为氏。 晋国灭贾后,成为一个城邑,称为贾季。其后以邑名为氏。晋惠帝的皇后,即为其后人。 家族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为文学家兼政论家。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所论列多见施行,因遭毁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亦卒,世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又称…

  • 《百家姓》 “郭”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郭」源出: 一:据《潜夫论》及《风俗通义》所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是古代都城外面的护卫墙。 二: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国。或曰「郭公」(古代虢,郭二字同音)因以为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虢国,即郭国。东郭国在今河南省蒙阳县一带,公元前765年被郑国所灭,西国又名「城国」,在今陜西省宝鸡市东部,西周灭亡后,支族乃留原地称为「小郭」, 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北…

  • 《百家姓》 “胡”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胡」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二 ; 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三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家族名人 …

  • 《百家姓》 “秋”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起源于上古,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据《路史》记载:“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为帝喾之子,黄帝裔玄孙。 少昊后裔传至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仲孙湫,其裔孙叫胡,世称湫胡,在陈国当卿士,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称为秋氏。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西周时期,王朝设置有大司寇之官,时称“秋官”,号称“秋卿”,主要职责就是职掌刑律之法和牢狱。由于古制判戕罪犯皆在秋季(立秋之后执行死刑),因此后世人多称刑官为“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