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杜牧 天峤游人 谭铢 周匡物 王播 朱庆余 唐宣宗 温庭筠 李商隐 刘? 郑畋 司空图 高蟾杜 牧唐白居易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始植于庭,栏门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会徐凝从富春来,未知白,先题诗曰:“此花南地知难种,渐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唯有数苞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白寻到寺看花,乃命徐同醉而归。时张祜榜舟而至,甚若疏诞。然张徐二生未之习隐,各希首荐……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七 书二

    王羲之 王献之 王修 荀舆 谢安 王? 戴安道康昕 韦昶 萧思话 王僧虔 王融 萧子云 萧特 僧智永 僧智果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文,……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

    桑道茂 韦夏卿 骆山人 李生 王锷 窦易直 李潼 贾? 娄千宝 丁重 夏侯生 薛少尹 周玄豹 程逊桑道茂李西平晟之为将军也,尝谒桑道茂。茂云:“将军异日为京兆尹,慎少杀人。”西平曰:“武夫岂有京兆尹之望。”后兴元收复,西平兼京尹。时桑公在浮囚之中,当断之际,告西平公:“忘少杀人之言耶。”西平释之。(出《传载》) 李西平,字晟之,是位将军。他曾拜访过桑道茂。桑道茂说:“将军以后能任京兆尹,但你要谨慎少杀人。”李西平说:“我一介武夫怎么能有任京兆尹的可能呢?”后来,李西平领兵收复了兴元,并兼任京兆……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王骋之 孟襄 司马文宣 虞德严猛 郭庆之 薄绍之 索万兴 郭秀之 庾季随 申翼之 王怀之 柳叔伦 刘廓 王瑶 王文明 夏侯文规王骋之琅邪王骋之妻,陈郡谢氏,生一男,小字奴子。经年后,王以妇婢招利为妾,谢元嘉八年病终。王之墓在会稽,假瘗建康东冈,既窆反虞,舆灵入屋,凭几忽于空中掷地。便有嗔声曰:“何不作挽歌,令我寂寂而行耶?”聘之云:“非为永葬,故不具仪耳。”(出《法苑珠林》) 琅邪王骋之的妻子是陈郡的谢氏,生了个男孩小名叫奴子。一年后,王骋之娶了谢氏的一个叫招利的使女作小老婆,谢氏元嘉八年病逝……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

    李俊 李赤 韦浦 郑驯 魏朋 道政坊宅 郑琼罗李 俊岳州刺史李俊举进士,连不中第。贞元二年,有故人国子祭酒包佶者,通于主司,援成之。榜前一日,当以名闻执政。初五更,俊将候佶,里门未开,立马门侧。旁有卖糕者,其气烛烛。有一吏若外郡之邮檄者,小囊毡帽,坐于其侧,颇有欲糕之色。俊为买而食之,客甚喜,?数片。俄而里门开,众竞出,客独附俊马曰:“愿请间。”俊下听之。“某乃冥之吏送进士名者。君非其徒耶?”俊曰:“然。”曰:“送堂之榜在此,可自寻之。”因出视。俊无名,垂泣曰:“苦心笔砚,二十余年,偕计者亦十……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

    陆乔 卢江冯媪 窦玉 李和子 李僖伯陆 乔元和初,有进士陆乔者,好为歌诗,人颇称之。家於丹阳,所居有台诏,号为胜境。乔家富而好客。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生谈议朗畅,出於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因请其名氏,曰:“我沈约也。闻君善诗,故来候耳。”乔惊起曰:“某一贱士,不意君之见临也,愿得少留,以侍谈笑。”既而命酒。约曰:“吾平生不饮酒,非阻君也。”又谓乔曰:“吾友范仆射云,子知之乎?”乔对曰:“某常读梁史,熟范公之名久矣。”约曰:“吾将邀之。……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

    吴任生 ?涛 曾季衡 赵合 韦安之 李佐文 胡急吴任生吴郡任生者,善视者,庐於洞庭山。貌常若童儿,吴楚之俗,莫能究其甲子。宝历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常一日,里中三数辈,相与泛舟,俱游虎丘寺。时任生在舟中,且语及鬼神事。杨生曰:“人鬼殊迹,故鬼卒不可见矣。”任生笑曰:“鬼甚多,人不能识耳,我独识之。”然顾一妇人,衣青衣,拥竖儿,步於岸。生指语曰:“此鬼也。其拥者乃婴儿之(“之”原作“也”,据明抄本改)生魂耳。”杨曰:“然则何以辨其鬼耶?”生曰:“君第观我与语。”即厉声呼曰:“尔鬼也,窃……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王申子 韩? 许敬张闲 太原小儿 李师古 孟不疑 戴? 杜? 郑? 河北军将 宫山僧王申子贞观(明抄本“观”作“无”)中,望苑驿西有民王申,手(“手”原作“子”,据明抄本改。)植榆于路旁,成林,构茅屋。夏月,常馈浆于行人,官客即延憩具茗。有儿年十三,每令伺客。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年甚少,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南十余里,夫死无儿,今服?矣。将适马嵬访亲情,丐衣食。语言明晤,举止可爱。王申乃留食,谓曰:“今日已暮,可宿此,达明去也。”女亦欣然从之,其妻内之后堂,呼为妹,倩裁衣数……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

    韩愈 裴度 张惟清 王? 柳光 李福 熊博 王敬之 王承检韩愈泉州之南有山焉,其山峻起壁立,下有潭水,深不可测,周十余亩。中有蛟螭,尝为人患,人有误近或马牛就而饮者,辄为吞食。泉人苦之有年矣。由是近山居者,咸挈引妻子,徙去他郡,以逃其患。元和五年,一夕,闻山南有雷震暴兴,震数百里,若山崩之状,一郡惊惧。里人洎牛马鸡犬,俱失声仆地,流汗被体,屋瓦交击,木树颠拔。自戌及子,雷电方息。明旦往视之,其山摧堕石壁数百仞殆尽,俱填其潭,水溢流,注满四野。蛟螭之血,遍若玄黄。而石壁之上,有凿成文字一十九言,……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

    肃宗朝八宝 灵光豆 万佛山 玳瑁盆 辟尘巾 浮光裘(有目无文) 重明枕 三宝村 火玉 马脑柜 岑氏肃宗朝八宝开元中,有李氏者,嫁于贺若氏。贺若氏卒,乃舍俗为尼,号曰真如。家于巩县孝义桥。其行高洁,远近宗推之。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于精舍户外盥濯之间,忽有五色云气,自东而来。云中引手,不见其形。徐以囊授真如曰:“宝之。慎勿言也?”真如谨守,不敢失坠。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所居,忽见二人,衣皂衣。引真如东南而行,可五六十步,……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果上 ?稼柩树实 如何树实 仙梨 绮缟树实 波那婆树实 瞻波异果 神仙李 武陵桃李 金李 汉帝杏 仙人杏 御李子 朱李 兔头柰 脂衣柰 朱柰 文林果 圣柰 木桃 东方村桃 仙桃 勾桃 一石桃 偏桃 王母桃 食核桃 韶子 罗浮甘子 天宝甘子 北方枣 西王母枣 仙人枣 仲思枣 波斯枣果上?稼柩树实东方大荒之中,有树焉,名曰?稼柩,?,?梨也;稼者,株稼也;柩,?也。三千岁作花,九千岁作实。其花蕊紫色,其实赤色。亦高百丈,或千丈也。数张自辅。东西南北方枝,各近五十丈。叶长七尺,广五尺。色如绿青,木皮……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

    猿下 楚江渔者 王仁裕 猕猴 翟昭 徐寂之 张寓言 薛放曾祖 杨于度 猕猴 猩猩 好酒 能言 焦封 猓然 狨猩猩好 酒猩猩好酒与屐。人欲取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詈云:“诱我也。”乃绝走而去之。去而复至。稍稍相劝,顷尽醉。其足皆绊。或图而赞之曰:“尔形唯猿,尔面唯人。言不忝面,智不逾身。淮阴佐汉,李斯相秦。曷若箕山,高卧养真。”(出《国史补》) 猩猩喜欢喝酒,爱穿木鞋。人想要捉它的时候,就把这两样东西放在那里引诱它。猩猩们刚发现的时候,一定会大骂道:“这是引诱我们呢!”于是便很快跑开。……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李舟弟 檐生 嵩山客 邓甲 苏闰 利州李录事 昝老 冯但 陆绍 郑? 张垩子 选仙场 狗仙山 李黄李舟弟李舟之弟患风,或说蛇酒可疗,乃求黑蛇。生覆瓮中,加之曲蘖。数日,蛇声不绝,及熟,香气酷烈,引满而饮。须臾,悉化为水,唯毛发存之。(出《国史补》) 李舟的弟弟得了头风病,有人说用蛇泡酒喝能治疗。因此去捉来黑蛇,活着封在坛子里,坛中加进酒母,好几天,蛇的叫声也没停。等到酒酿熟了,香气极浓烈,舀出一碗酒喝,不一会,人就全化成水,只有毛发还在。 檐 生昔有书生,路逢小蛇,因而收养,数月渐大。书生每自……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

    (水怪) 鲧 桓冲 李汤 齐浣 子英春 洛水竖子 ?鬼 罗州赤鳖 韩? 封令? 凝真观 蜀江民 张胡子 柏君 叶朗之 柳宗元 王瑶 柳沂 崔? 染人 海上人 法聚寺僧 李延福鲧尧使鲧治洪水,不胜其任,遂诛之。鲧于羽山,化为黄能,入于羽泉。今会稽人祭禹庙,不用能。水居曰能,陆居曰熊也。(出《述异记》) 尧派鲧治理洪水,鲧没有完成任务,就杀了鲧。鲧的尸体在羽山变成黄能,进入羽泉里去了。如今会稽人到禹庙祭祀,不用熊肉做祭品。居住在水里的熊叫能,居住在陆地上的叫熊。 桓 冲晋桓冲为江州刺史,遣人周行庐……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

    龟 陶唐氏 禹 葛洪 张广定 赣县吏 郗了 孟彦晖 营陵 兴业寺 唐太宗 刘彦回 吴兴渔者 唐明皇帝 宁晋民 史论 徐仲 高崇文 汴河贾客 南人 阎居敬 池州民 李宗陶唐氏陶唐之世,赵裳国献千岁神龟,方三尺余,背上有文,皆科斗书,记开辟以来,帝命录之龟历,伏滔述帝功德铭曰:“朱书龟历之文。”(出《述异记》) 远古陶唐氏时代,有个赵裳国献上一只千年神龟,三尺多见方,背上有字,全都是科斗文,记载了天地开辟以来,帝命令记下来历法,伏滔记述黄帝功德的铭文说,那龟甲上的历法是用红笔写的。 禹禹尽力渠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