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 193

    【唐纪九】 起著雍困敦九月,尽重光单阏,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中贞观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乎!”丁未,诏:“自今大瑞听表闻,自外诸瑞,申所司而已。”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 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

  • 《资治通鉴》 280

    【后晋纪一】 柔兆?滩,一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公元九三六年) 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丁未,唐主立子重美为雍王。 癸丑,唐主以千春节置酒,晋国长公主上寿毕,辞归晋阳。帝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石敬瑭闻之,益惧。 三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胤孙性谨儒,中书事多凝滞,又罕接宾客,时人目为“三不开”,谓口、印、门也。 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

  • 《太平广记》 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

    裴氏子 崔炜裴氏子唐开元中,长安裴氏子,于延平门外庄居,兄弟三人未仕,以孝义闻,虽贫好施惠。常有一老父过之求浆,衣服颜色稍异。裴子待之甚谨,问其所事。云:“以卖药为业。”问其族。曰:“不必言也。”因是往来憩宿于裴舍,积数年而无倦色。一日谓裴曰:“观君兄弟至窭,而常能恭己不倦于客,君实长者,积德如是,必有大福。吾亦厚君之惠,今为君致少财物,以备数年之储。”裴敬谢之。老父遂命求炭数斤,坎地为炉,炽火。少顷,命取小砖瓦如手指大者数枚,烧之,少顷皆赤,怀中取少药投之,乃生紫烟,食顷变为金矣,约重百两,……

  • 《太平广记》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陈惠虚 温京兆潘尊师嵩山道士潘尊师名法正,盖高道者也。唐开元中,谓弟子司马炼师曰:“陶弘景为嵩山伯,于今百年矣。顷自上帝求替,帝令举所知以代。弘景举余,文籍已定,吾行不得久住人间矣。”不数日,乃尸解而去。其后登封县嵩阳观西,有龙湫,居人张?者,以阴器于湫上洗濯,俄为人所摄。行可数里,至一甲第,门前悉是群龙。入门十余步,有大厅事,见法正当厅而坐。手持朱笔理书,问?曰:“汝是观侧人,亦识我否?”曰:“识,是潘尊师。”法正问?:“何以污群龙室?”?载拜谢罪。又问:“汝识司马……

  • 《太平广记》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西河少女 梁玉清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明星玉女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石龟,其广数亩,高三仞。其侧有梯磴,远皆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色,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内有玉石马一匹焉。(出《集仙录》) 明星玉女住在华山,服食玉浆而白日升天。山顶上有个石龟,有几亩地那么大的范围,高二丈四。石龟的侧面有梯磴,从远处都能看见。玉女祠的前面有五个石臼,称作玉女洗头盆。石臼中水色碧绿……

  • 《太平广记》 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

    李秀才 王山人 王琼 王固符契元 白皎 贾耽 茅安道骆山人 石?李秀才唐虞部郎中陆绍,元和中,尝谒表兄于定水寺。因为院僧具蜜饵时果,邻院僧亦陆所熟也,遂令左右邀之,良久,僧与李秀才偕至。环坐笑语颇剧。院僧顾弟子煮新茗,巡将匝而不及李。陆不平曰:“茶初未及李秀才何也?”僧笑曰:“如此秀才,亦要知茶味,且以余荼饮之。”邻院僧曰:“秀才乃术士,座主不可轻言。”其僧又言:“不逞之子弟,何所惮!”秀才忽怒曰:“我与上人,素未相识,焉知予不逞徒也?”僧复大言:“望酒旗玩变场者,岂有佳者乎?”李乃白座客:“……

  • 《太平广记》 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

    陆法和 王梵志 王守一 李子牟吕翁 管子文 袁嘉祚 郑相如陆法和陆法和隐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与沙门同,自号居士,不至城廓,容色常定,人莫测也。侯景始降于梁,法和谓南郡朱元英曰:“贫道应共檀越击侯景,为国立效。”元英问击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时在清溪山,元英往问之曰:“侯景今图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劳问也。”因问克不,乃曰:“亦克,亦不克。”景遣将任约,众号五万,伐湘东王于江陵。兵将逼,法和乃出诣湘东云:“自有兵马(马原作书,据……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

    太原孝廉 李廷光 陆康成 薛严任自信 段文昌 刘逸淮 孙咸 僧智灯 王氏 左营伍伯 宋?陈昭太原孝廉唐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服。推吏疑其冤,未具狱。其人唯念金刚经,其声哀切,昼夜不绝。一日,有竹两节坠狱中,转止其前,他囚争取之。狱卒意藏刃,破视,内有字两行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书迹甚工,贼首悲悔,具承以旧嫌之故诬之地。(出《酉阳杂俎》) 唐代大历年间,太原盗马贼诬蔑孝廉和他们是同伙,孝廉被拷打了十天。因熬不过刑讯的痛苦而屈打成招,但是审案的官员疑心他是冤枉的,没……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一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

    张应 释道安 周闵 王懿谢敷 僧法洪 刘式之 刘龄陈安居 马处伯张 应晋张应,历阳人,本事俗神,鼓舞淫祀。咸和八年,移居芜湖。妻得病,应请祷备至,财产略尽。妻法家弟子也,谓曰:“今病日困,求鬼无益,乞作佛事。”应许之,往精舍中,见竺昙铠,谓曰:“佛如愈病之药,见药不服,虽事无益。”应许当事佛,昙谓期明日当往。应归,夜梦见人长丈余,从南来,入门曰:“此家何乃尔不净?”见昙铠随后曰:“始欲发意,未可责之。”应眠觉,便秉火作高座及鬼子母座。昙铠明往,应说其梦,遂受五戒,屏除神影,大设福供。妻病有间,……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一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

    费崇先 魏世子 何昙远 陈秀远葛济之 董青建 齐竟陵王 张逸 释僧护 僧澄空 释慧侃 释道积释法诚费崇先宋费崇先,吴兴人,少信佛法,精勤。泰始三年,受菩萨戒,寄斋于谢慧远家,二十四日,昼夜不懈。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初斋三夕,见一人,容服不凡,径来举炉去。崇先视膝前,炉犹在,方悟神异。自惟衣裳新濯,了无不净,唯坐侧有唾壶,既撤去壶。即复见此人还炉于前,未至席,犹见二炉,既至即合为一,然则此神人所提者,盖炉影耳。崇先又尝闻人说,福远寺有钦尼者,精勤得道,欣然愿见,未及得往,属意甚至,常斋于……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

    梁武帝 张裨 羊道生 释僧越 江陵士大夫 徐铁臼 萧续 乐盖卿 康季 孙 张绚 杨思达 弘氏 朱贞 北齐文宣帝 梁武帝 韦戴 隋庶人勇 京 兆狱卒 邛人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杀南齐主东昏侯,以取其位,诛杀甚众。东昏死之日,侯景生焉。后景乱梁,破建业,武帝禁而饿终,简文幽而压死,诛梁子弟,略无孑遗。时人谓景是东昏侯之后身也。(出《朝野佥载》) 梁武帝萧衍杀了齐主东昏侯,取代他的王位。被杀死的人很多。东昏侯死的那一天,侯景出生了。后来侯景在梁作乱,攻占建业,武帝被囚禁饿死。简文幽禁被压死,梁武帝的宗族子……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

    公孙绰 王安国 尼妙寂 李文敏 樊宗谅 荥阳氏公孙绰唐王屋主簿公孙绰,到官数月,暴疾而殒。未及葬,县令独在厅中,见公孙具公服,从门而入。惊起曰:“与公幽显异路,何故相干?”公孙曰:“某有冤,要见长官请雪,尝忝僚佐,岂遽无情!某命未合尽,为奴婢所厌,以利盗窃。某宅在河阴县,长官有心,倘为密选健吏,赍牒往捉,必不漏网。宅堂檐从东第七瓦垅下,有某形状,以桐为之,钉布其上,已变易矣。”言讫而没。令异甚,乃择强卒素为绰所厚者,持牒并书与河阴宰,其奴婢尽捕得,遂于堂檐上搜之,果获人形,长尺余,钉绕其身。木……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

    帝尧 周武王 越王 临洮长人 汉高祖 陆贾 汉元后 后汉章帝 吴大帝 魏明帝 晋司马氏 白燕 晋武帝 晋惠帝 晋元帝 蜀李雄 宋高祖 宋孝武帝 宋明帝 齐太祖 北齐神武 后周太祖 陈高祖 隋文帝 隋炀帝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齐王元吉 唐中宗 唐相王 潞州别驾 金蜗牛帝 尧秦始皇时,宛渠国之民,乘螺舟而至,云:“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臣国先圣,见冀州有黑风,应出圣人,果庆都生尧。”(出王子年《拾遗记》) 秦始皇的时候,宛渠国的一个老百姓,乘坐着一只能在水底潜行的螺旋形的船来了。他说:“我国距离轩辕……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

    千日酒 擒奸酒 若下酒 昆仑觞 碧筒酒 九酝酒 消肠酒 青田酒 粘雨酒 酒名 南方酒 李景让 夏侯孜 孙会宗 陆? 酒量 山涛 周? 裴弘泰 王源中 嗜酒 徐邈 刘伶 酒臭千日酒昔有人名玄石,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语其节。至家醉卧,不醒数日。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至千日,乃忆玄石前来沽酒,醉当醒矣。遂往索玄石家而问之,云:“石亡已三年,今服阕矣。”于是与家人至玄石墓,掘冢开视,玄始醒,起于棺中。(出《博物志》) 从前有个叫玄石的人,到中山酒店买酒。店家将“千日醉”卖给了……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

    胡元礼 诬刘如?恶党 宋昱韦儇 萧颖士 李希烈 卢杞 襄样节度 史牟 李绅 胡? (以下俱缺文) 韦公干 陈延美 赵思绾 安道进胡元礼唐胡元礼,定城人也。进士擢第,累授洛阳尉。则天朝,右台员外监察,寻即真,加朝请大夫。丁忧免,起复,寻检校秋官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滑州刺史、广州都督。性残忍深刻,不可以情祈。时李日知任司刑丞,每按狱,务从宽。元礼屡折之,日知终不易。尝出一死囚,元礼异,判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再三。元礼怒,命府吏谓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无活法。”日知命报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