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本新书》:豌豆,二三月种。诸豆之中,豌豆最为耐陈,又收多、熟早。如近城郭,摘豆角卖,先可变物。旧时疰农,往往献送此豆,以为尝新。盖一岁之中,贵其先也。又熟时少有人马伤践。以此挍之,甚宜多种。…
《汉·食货志》:“嘉谷、布帛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易·系辞》: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疏:黄帝已上,衣鸟兽之皮,其后人多兽少,事或穷乏,故以丝、麻、布、帛而制衣裳,使民得宜也。 《通典》:周制,享先蚕。先蚕,天驷也,蚕与马同气。汉制,祭蚕神,曰苑窳羊主反妇人、寓氏公主。北齐,先蚕,祠黄帝轩辕氏,如先农礼。后周,祭先蚕西陵氏。…
《书·洪范》:“八政”:一曰食。教民使勤农业也。人不食则死,食于人最急,故教为先也。食则勤农以求之。二曰货。教民使求资用也。衣则蚕绩以求之。 《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孝经·庶人章》:“用天之道,春则耕种,夏则芸苗,…
《孟子》:“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氾胜之书》:“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氾,扶岩反,水名。又姓,出敦煌、济北二望,本姓凡氏,避地于汜水,因改焉。 《史记》:“管仲相齐,与俗同好恶。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猗顿,鲁穷士,闻陶朱公富,问术焉。告之曰:“欲速富,养五牸。”乃畜牛、羊,子息万计,赀拟王公。 《庄子》:“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稼,而卤莽种之,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来年深其耕而熟耨之,其…
《齐民要术》:春耕寻手劳郎到反,古曰:“耰”,今曰“劳”。《说文》曰:“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塌实,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踏,直辄反,田实也。暴,音曝,耗也。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犂欲廉,劳欲再。犂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埯同埯青者为上。比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初耕欲深,转地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
《齐民要术》: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粟、黍、穄、粱、秫,常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才雕反。刈高悬之,以拟明年种子。将种前二十许日,开,水洮,浮秕去,则无莠。即晒令燥,种之。 《氾胜之书》曰: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好妨等虫也。又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又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又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
《齐民要术》: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麦田”也。 《孝经援神契》云:黑坟宜麦。 《氾胜之书》曰: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且故反,与“醋”字同。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 崔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惟蓣古猛反,大麦类。麦,早晚无常。正月,可种春麦,尽二月止。 青…
《齐民要术》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辘轴十遍。遍数唯多为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篙市专反,判竹,圜以盛谷。中裛之。复经三宿,芽长二分,一亩三斗掷。三日之中,令人驱鸟。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虎高反。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刈,零落而损收。北土高原,…
《齐民要术》:旱稻用下田,白土胜黑土,非言下田胜高原,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麦;稻田种,虽涝亦收。所谓彼此俱获,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种者,用功多;高原种者,与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处,燥则坚垎,胡格反,土干也。湿则污泥,难治而易荒,墝,口交反。埆音谷。而杀种。其春耕者,杀种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拟大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复一转,至春种稻,万不失一。春耕者,十不收五,盖误人耳。 凡种下田,不问秋夏,候水尽地白背时,速耕、杷、劳,杷,白驾反。频烦令熟。过燥则坚,过雨则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
《齐民要术》:凡黍穄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地必欲熟。再转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一亩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釐釐,种黍时。”燥湿候黄场,种讫不曳挞。今时屯子也。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仿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刈穄欲…
《齐民要术》、《士农必用》:种椹而后移栽,移栽而后布行。《务本新书》:畦种之后,即移为行桑,无“转盘”之法。 《齐民要术》:桑栽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亦不须髡。率十步一树,阴相接,则妨禾、豆。行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相当则妨犁。 《士农必用》:园内养成荆、鲁桑小树,如转盘时,于腊月内可去不便枝梢:小树,近上留三五条;碗口以上树,留十余条,长一尺以上;余者,皆科去。至来春,桑眼动时,连根掘来,于漫地内,阔八步一行,行内相去四步一树,相对栽之。栽培、浇灌如前法。桑行内种田,阔八步,牛耕一缴地也。行内…
《齐民要术》:桑椹熟时,收黑鲁椹。黄鲁桑不耐久。谚曰:“鲁桑百,丰绵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 《博闻录》:白桑少子,压枝种之。若有子,可便种,须用地阴处。其叶厚大,得茧重实,丝每倍常。 《士农必用》:桑之种性,惟在辨其刚柔,得树艺之宜,使之各适其用。桑种甚多,不可遍举;世所名者,“荆”与“鲁”也。荆桑多椹,鲁桑少椹。叶薄而尖,其边有瓣者,荆桑也;凡枝、干、条、叶坚劲者,皆荆之类也。叶圆厚而多津者,鲁桑也;凡枝、干、条、叶丰腴者,皆鲁之类也。荆之类,根固而心实,能久远,宜为树。鲁之类,根不固而…
《齐民要术》:收黑鲁椹,即日以水淘取,晒燥。仍畦种;治畦下种,一如葵法。常薅令净。 《汜胜之书》曰: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渍之,以水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四时类要》:种桑,如种葵法。土不得厚,厚即不生,待高一尺,又上粪土一遍。 《务本新书》:四月种椹,二月种旧椹亦同。东西掘畦,熟粪和土,耧平,下水…
大哉!造物发生之理,无乎不在。苎麻本南方之物,木绵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西,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遂即己试之效,令所在种之。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为解。盖不知中国之物,出于异方者非一:以古言之,胡桃、西瓜,是不产于流沙、葱岭之外乎?以今言之,甘蔗、茗芽,是不产于牂牁、邛、箨之表乎?然皆为中国珍用,奚独至于麻、绵,而疑之? 虽然托之风土,种艺之不谨者,有之,抑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亦有之。故特列其种植之方于右,庶勤于生业者,有所取法焉。他日功效有成,当暑而…
《务本新书》:假有一村,两家相合,低筑围墙,四面各一百步,若户多地宽,更甚省力。一家该筑二百步。墙内空地,计一万步,每一步一桑,计一万株;一家计分五千株。若一家孤另一转,筑墙二百步,墙内空地止二千五百步;依上一步一桑,止得二千五百株。其功利不侔如此。恐起争端,当于园心以篱介断。比之独力筑墙,不止桑多一倍,亦递相藉力,容易句当。…